本田1966年推出的第二代Super Cub,可能是许多老一辈日本人心中最为经典的Super Cub样貌。
第2代Super Cub有两个版本,分为普通和M(带电启动器)两种型号,最大的特点是引擎从OHV(顶置气门)改为OHC(顶置凸轮),以提高耐久性和燃油效率,并将功率提高到4.8马力。
其实在第1代和第2代之间还有一款过渡型的产品,型号是Super Cub C65,在1964年发布。这款c65的外观造型还是1958年的第1代,但是发动机换成了63cc的OHC发动机。
作为第1款装备了OHC发动机的Super Cub。本田自信的给出了两年5万公里的质保。再加上老款Super Cub积攒下来的良好的口碑,虽然只是一款过渡性的产品但是累计产量突破500万台。然后在1968年,在这款车的基础上使用了全新的外观设计以及全新的72cc OHC发动机的C70登场。
所以说线代完全体的Super Cub应该是C50,C65只不过是一个两代产品之间的过渡性产品。本田这么做也实属无奈之举。在那个年代,两代产品之间的生产线切换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更何况涉及到了核心发动机的更新换代。
既然新的发动机平台已经有了,那么其他在此平台之上的衍生型号肯定不会少。1968年,CT50正式登场。
之前我们说过第一代这种Scrambler风格的Hunter Cub C105H在日本上市销售过,但是卖得并不是很好。而这个CT50,就是不死心的本田深度研究日本人对于摩托车需求痛点之后给出的答案。
这款CT50被打造成了一辆外卖车。而外卖车的痛点是什么呢?结实,有劲,装载能力超强,走街串巷还能带着一堆东西爬坡。所以本田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可以爬上18度坡度的道路,而发动机装备主副两套变速箱的有趣结构。
这套结构通过曲柄下的杠杆进行切换。 这实质上是一个内置的双链轮,在驱动链轮上也有一个齿轮,可以换挡。在爬坡模式下,哪怕是行驶在最高速的第3档也只有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但爆发出的扭矩可以让你的小摩托车瞬间变成一辆拖拉机。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你太小看本田的脑洞了!除了能变身拖拉机,本田还为这辆车开发出了一套带有空气悬架的后货架!是不是闻所未闻?只要你有了这套后货架,即使是车辆倾斜过弯的时候后货架还能保持水平。设计这套后货架的原因主要是那个时候的日本的外卖是没有专用的外卖盒的。如果你点了一碗面条,你也不想到了目的地就变成半碗面条吧。这套脑洞大开的后货架可以完美解决你的焦虑。
看起来非常复杂的结构其实一张图就能解释明白。你不要以为这种结构仅仅能用来送外卖。你能想象得到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时候用来传递圣火的车子里为了保证圣火的稳定,用的就是这种结构来固定吗?谁能想到本田拿这个去送外卖了呢!向心角接触轴承卷制轴套平衡品质修正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阴离子聚丙烯酰胺